塑造新质区域教育生态
时间: 2024-12-25 04:13:33 | 作者: 华体会ios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深圳市罗湖区在多年数字化赋能教育基础上,努力塑造新质教育生态,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在思政课教师彭曼婷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大屏幕“跨时空连线采访”塞罕坝建设者陈彦娴,对“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体认。与此同时,罗湖外语学校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也和屏幕上另一位“智能教师”进行英语对话……
这样的课堂场景,让看起来并不特别的教室学习有了“科幻感”。而在深圳市罗湖区更多学校的教室里,学生或人手一台平板,人机互动高效学习,或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精准评测学情,或“智能教师”与人师直面学生,三者在学科赛道上彼此成就。
这是深圳市罗湖区在推进多年课堂改革、为课堂插上数字化翅膀之后,再一次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蝶变。
“罗湖正以系统思维贯通方式重构育人模式,以工具思维融合方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让罗湖教育焕发新活力。”正如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所言,强国建设路上,罗湖教育要引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持续进行革命,重塑区域新质教育生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方面推进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14104’战略布局。”2024年3月26日,深圳“罗湖发布”教育专场活动中,转岗履新不到一年的高延勇这样回应“强国建设、罗湖教育何为”的时代之问。
罗湖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教育是深圳现代教育的重要起源地。40多年以来,罗湖教育人敢为天下先,不仅率先成为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区”,更敢于突破发展瓶颈,2016年就启动了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成效不可谓不显著,但一项来自清华大学的测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年级提高而降低,特别是“基础教育正在被升学、被应试、被功利化的诉求所裹挟,焦虑已成为社会性问题”,高延勇顿生紧迫感。
就像当年探路改革开放一样,走向AI时代的罗湖教育,谋划的新蓝图便是“14104”发展的策略。“1”是指一个核心目标:以推进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是加快四个重点领域的改革突破:一是横向均衡,以教育集团化改革为抓手,推进罗湖教育横向优质均衡发展;二是纵向贯通,以构建幼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为引领,实现对孩子的全量培养、扬长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三是内向智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促进罗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构;四是外向融合,以开放办学为动能,变社会资源为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深港教育深层次地融合发展。“10”是指小初高贯通培养、深港融合、集团化办学等10条具体的实施路径。“4”是指实现孩子、家长、教师、党委政府“四个满意”。
高延勇表示,目前罗湖区有220多所校园、18万师生、60多万家长,这是一个家校社政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改革系统性重塑面向未来的、绿色、高效、创新、共同生长的罗湖区域教育生态体系,让每个集团、每所学校、每位老师、每名学生,各自成长、相互成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罗湖高级中学校长岗位调任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的李春娥,一直还保持着进课堂的传统。2019年学校课改,就是她带着学校干部和老教师下沉到课堂,一节节“听”出来的成效。如今转战教科研岗位,她依然带领团队从课堂里汲取改革的动力和智慧。
记者采访时,李春娥就在学校里听课。与她一样,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小波等人也和各学科教研员分五路同时深入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这是罗湖区从2023年9月开启的“百人听千课”新任教师指导行动。
“我们努力做到全部参与、全部覆盖、全部记录、全体点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李春娥告诉记者。
这正是《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五环一体”高水平发展培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试行)》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除了“百人听千课”活动外,罗湖区还构建了“万象杯”教师综合素养赛事体系,大赛分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班主任5个组别,涵盖47个学科;组织成立罗湖区“博士+”教育研究基地,32名青年博士聚焦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教育研究基地注入了活力和创新力。
据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阳介绍,罗湖区教科院还搭建了教师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根据教师的晋级申报、课程学习与梯级发展进度,通过必达项目与自选项目的累计积分制,智能生成教师发展数字画像。同时,2023年6月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上线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AI创作”应用后,至今已经为罗湖教师输出531万字,助力罗湖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及办公;近期上线“火花学院”应用,为罗湖区师生提供产业级全场景的高阶教学模拟资源……
依托课堂,罗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如何?一场课博会便是最好的检验。9月28日,罗湖区举办首届课程博览会,372门精品课程、61个直播间、20个教育集团、800余位教师集中亮相,罗湖区各学校的书记、校长、教师化身“主播”,将本集团、本校最有特色、最精彩的课程利用互联网直播生动地呈现出来。从科学课堂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到集团校的“圆桌论坛”,每一门课程都彰显着罗湖教师发展的无限可能。罗湖区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刘春明也在这次课博会上做了精彩展示。作为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的代表人物,他正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思乐课堂”的升华版。
这场课博会当天总播放量就超过了43万人次。在李春娥看来,课博会是罗湖建设教师队伍的重大举措,激发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潜力,让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逐渐增强。
“罗湖区要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为根本,以打通各学段阻隔,建立各学科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与连续性,让孩子既能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又能成为人生赛道上最好的自己。”高延勇带领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许多学生存在不适应,甚至有明显的落差感;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鲜活的个体,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针对这样的“割裂”教育,罗湖区制定了《罗湖区中小幼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试行)》,以“面向人人、全量培养、扬长发展”的思路,打破小初高的学段壁垒,创新连续贯通培养模式,以集团校的学制改革试点,打造一批彰显“一贯制”优势的创新课程,畅通小初高不同学段间教师的流动,实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关注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螺岭教育集团的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就输送了7位优秀教师到集团的2所初中校任教。调入螺岭锦星学校担任课程发展中心主任的蒋沅润,不仅参与小学的学科教研,还会到高中听课,突破了学段限制的教材通读研究,她发现了自己看待和理解教材更全面更系统,更关注学生发展而不是当下学科知识……在教科研支撑下,这种“贯通”思维也逐渐在更多教师身上“蔓延”开来。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研、科研、培训、教学的有机融合,罗湖区教科院系统构建了“一核两驱五维六能”贯通教研与学科发展体系,开发纵向学段衔接、横向跨学科融合课程。目前已开发5门学科精品课程(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体化课程、体育与健康、美育、阅读、劳动教育),4门特色课程(科创、文创、德育、家庭教育),4门特选课程(数学、足球、羽球、毽球)。11所集团学校正在打造不同的集团贯通课程。
成立于2018年的翠园教育集团,就是由翠园中学牵头,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学段教育集团,集团内部成立少年数学院、少年科学院,对各校中有学科特长潜质的学生借由集团优质资源进行统筹化、联合化培养;打造“致远”“强基”“创新”“博雅”四大学院,形成4大学院、7个系列和18个课程群的课程整体架构,建立了学生多样性、自主性需求与教育供给平衡的贯通培养体系。
目前,罗湖区已成立12个学科贯通教研工作室,立项25个贯通专项课题,开展62次贯通教研,有序有效地推进贯通培养工作。
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胡启文通过“1+1+N”教研模式,在技术骨干邬忠勤和邱艳珍助力下,将生成式AI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分组进行“探险故事创意写作”,学生抢着和屏幕中的写作高手“小梦”交流……
教师彭曼婷在执教一节思政课后反思道:“未来是智能时代,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课堂的互动新形式以及新模式,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党委书记薛端斌带领下,2021年开启基于AI的教研,构建了“1+N”学生核心素养特色课程总方案和图谱。其中,在最受学生欢迎的AI普及课上,学生每天都能创作出约500件编程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校课程发展中心主任谭芳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教师有了强有力的助教,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还成立“1+1+N”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即一名学科技术骨干+一名信息科技教师,带领多名学科教研教师,共同探索AI赋能教与学。
深圳市罗湖区翠园实验学校形成了“3S+AI”新型教与学模式。这是一种基于AI的系统化、结构化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强调在课前“引导诊学”、课中“分层探学”、课后“个性拓学”,以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罗湖外语实验学校校长李国文和记者说,学校建设的“自互课堂”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方式的改变,更是学生心态的转变。学校英语教师王馨悦深刻体会到了新模式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课堂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一个一同成长的空间。”
对于10年前就慢慢的开始探路数字化教学的罗外教育集团总校长宁革来说,如今,罗湖外语学校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借助E听说、AI听说课堂、“智学网”等软件平台,课上课下用平板完成单词的学习已经是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翠北教育集团水田小学李艳芳和记者说,课堂建模让教学从艺术走向科学。水田小学经历了从初级版“三阶五环四评”教学法两次迭代升级为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D+33思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精准画像”,实现AI与教育深层次地融合。2022年10月,该校被教育部评为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水田小学的课堂升级,也代表了罗湖区十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的迭代历程。从2020年6月《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研究》的课题有序推进,到现在14所实验校深入探索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已在探索构建智能时代行之有效、可供复制推广的个性化新型教与学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14所实验校在实验期间共有77节信息化教学课例在国家、省、市级展示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全区在实验期间共获593项信息化教学相关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3个、省级49项。滨河实验中学、罗湖高级中学、水田小学、布心小学等先后在“智慧教育”发展中获得多项荣誉。罗湖区也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22年度广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相关案例被收录在《广东省网络学习空间精品案例集》中。
“我们不能用AI时代的工具回答粉笔黑板时代的问题,应该主动去拥抱、接纳人工智能……”宁革表示,教育者要考虑怎么应用AI,辅助教师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而新建的罗湖外语学校将为学校空间布局提供更多可能——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情绪空间、美育空间和社会空间合而为一,让学生在新型的未来学校有更好的全面成长。
今年9月,一所代表罗湖区探索面向未来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质学校——“梅园实验学校”开办,它以科创为主题,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到校园治理,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这场从课堂出发、面向未来的革命,正在改变着区域的教育生态。正如高延勇所言,罗湖区正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以数字化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不断达成赋能行政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发展愿景。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深圳市罗湖区在多年数字化赋能教育基础上,努力塑造新质教育生态,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
2024年12月24日,湖南衡阳衡山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发布《警情通报》,内容如下:2024年12月23日19时26分,罗某锋驾驶湘D3xXXX重型仓栅式货车装载废铁块沿240国道由东往西方向行驶,途经衡山县湘江大桥路段,由于罗某锋驾车未按规定装载货物,导致所载铁块从车仓中坠落,
阳光讯(记者 刘金 文/图)近日,兴平市一名教师上班途中骑电瓶车与垂吊在空中的树枝发生碰撞不幸身亡,兴平市交管部门却以骑车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第57条、58条,认定当事人承担交通事故主要责任,兴平市丰仪镇人民政府承担次要责任。
越南“好日子”要到头了?“一些在越企业已回迁:说到底,中国的质量要好得多”
【文/观察者网 齐倩】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一些企业为“降低风险”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越南因此被视为中美贸易争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如今,特朗普带着“美国优先”和“保护主义”回来了,并誓言对全世界无差别征税。作为对美贸易顺差第四大经济体,越南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吗?
最新研究发现“砂糖橘不能再吃了”?线日,微博一条关于“砂糖橘真的不能再吃了”的消息“炸”了,消息称,《自然》上有研究表明:果糖会促进肿瘤生长,而砂糖橘中含有大量果糖;并且现在种植的砂糖橘是打了脱酸剂增甜,这种物质是含有重金属的致毒性物质。这条消息发出后广泛传播,并引起了不少人对沙糖橘的恐慌。
12月23日,网友发布一则湖北黄石大冶市聚龙高级中学(下称“聚龙高中”)《关于课堂管理的几点规定》(下称“《规定》”)《规定》中,对老师的日常行为施行违者罚款制度,罚款金额从30元至300元不等。
西安4岁男童遭恶犬袭击陷入昏迷,警方通报:狗主人杀狗掩埋藏匿,2人被刑拘,犬只尸体已被查获
12月21日下午,西安市灞桥区豁口村发生一起恶犬伤人事件。4岁男童张逸川在村口附近玩耍时,被两只恶犬袭击,等家中家属赶到事发现场时孩子受伤严重,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时间这东西,就像一部不停转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四季轮回,也无情地流逝着人的心情。十年,足以让沧海变桑田,足以让婴儿长成少年,也足以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无尽的等待和煎熬。
12月22日,宁乡市十三中学女副校长谢某雄与其学生贺某的微信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疯传!微信聊天记录中,女校长以:“爱爸爸”、“爱老公”、“大坏蛋”、“心肝”、“宝宝”等亲昵称呼来称呼对方!